【找天命】勇于探索、敢于不同

無意間又看到了梵古的自畫像,無限的感動; 所以刻意找出D.M所寫的歌,描寫梵古生命的歌 – VINCENT,聽紅了眼眶; And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 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 will listen now. 也許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一直到我們願意用靈魂來聽! 而我曾經是一個從創作音樂的領域消失的過客,但全然沒有遺憾,因為我沒有停止探索,我在生命領域找到自己屬真的熱情,即便快50歲才找到也值得,孔子也是50才知道自己的天命! 梵古的自畫像,向日葵,星夜泛起了一百多年來人類在視覺上最深層的衝擊和探索 一個人在色彩真理的堅持,卻在百年後現代的浮華中悄悄的被發現 […]
【无价的道路】给卓越不凡的你

目前我在集團擔任CEO,對一個30年的集團,來集團八年我算是一個空降的CEO,今年52歲,我曾經創業10年當過很苦逼的老闆,協助過幾十家公司擔任顧問很受歡迎,在外企做過高管創造很好的績效及口碑,我很有條件不在我們的道路依然可以擁有不錯的收入、職位、甚至機會,但是我為何來到道路,聽聽看我故事,我為何來?改變了什麼?接下來我的夢想是什麼? 2010年以前我在台灣工作的時候,平均一個月進行20場演講,10年累計超過上千場次的演講,我曾經3年在上海的外企擔任市場總監,其中一個主要工作內容之一也是公眾演說,我以為訓練師對我來說是易如反掌的! 2013年我第一次到成都上內訓的時候,第一天我自己比喻我是培訓業的大師,來評估這個諮詢會,那份無法言喻的自以為是與傲慢,當時我的內心想我一定要當訓練師來提升道路的演講水準; 但第二天我看見訓練師抽到一個個案,短短15分鐘她在台上翻轉原來的傲慢竟然熱淚盈眶,後來全場都被感動的能量氛圍讓我當時就懵了,因為這麼多年我都是靠知識、資料和口才說服人,我從來都不知道如何用心與心的連結來幫上一個人甚至一群人,我從來不知道原來成交還有一種更慈悲的高度叫做”緣分融合”,我從來不知道訓練師還有一種愛叫做”上道而不是上課”,我從來不知道訓練師有一種高度叫做”執行顧問師”,當我來到這裡八年獨教200場之後,我深深對自己過去的無知與傲慢懺悔,也對道路為何要學行傳三道合一的落地與智慧,無限敬佩與臣服。 我曾經受邀在台灣的兩本商業雜誌上寫評論達三年的時間,內容以趨勢、行銷、市場、人力資源、團隊激勵和組織打造為主,自己甚至寫了三本書來談人力資源運用,我曾經是大家口中的專家,但2010年我把經營10年的公司結束營業,具體原因是”虧損”,專家怎麼會以失敗收場,表示我只是一個皮肉層次的假專家; 如果不是來到這裡,我不會知道自己犯了幾個嚴重的錯誤,第一是亂投資亂作動作(比較競爭和證明的漩渦),第二是缺乏注意力之火(什麼錢都想賺但總是半途而廢的漩渦),第三是商業模式不具有長遠格局和完整性(覺得自己不夠好和不配得的漩渦),諷刺的是,這些錯誤都是我在雜誌和書籍上教別人如何成功的要領,從今天的角度來回顧,就是我聽不懂國王的聲音,所以被證明、昏睡、不配得的魔王帶走,這八年來每經歷一場諮詢會就等於我經歷一個擴張劇場,幫助我從魔王的昏睡中更巨大的清醒過來,我漸漸明白原來開悟不但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可以是千年暗室一燈即亮般的瞬間,當我聽懂國王的聲音,就可以瞭解BEING和DOING的不同。 當自己不再被證明的魔王操控,當我聽懂國王的聲音,就可以瞭解國王的面對與魔王的妥協之間的差別,當我聽懂國王的聲音,我就知道什麼叫做「就水不就杯」的含義,因為不匹配的能量,所以我不敢全然讓自己的國王綻放,其實就是放縱內在魔王的壯大,如同總教練說的,你不在國王的土壤耕種,就會長出魔王的雜草,而這種判斷的能力我看見大多數的企業家都跟曾經的我一樣無知,所以我發願,此生要共力2050道路來幫上我自己和幫上1000萬個企業家的忙。 已過逝的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師曾經在講述論語別裁的時候預言,『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而孔子的核心精神將領導這個世界』,巧合的是總教練在這個時代提出的理論完全與孔子的理論相符合,並提出40年內要協助地球70億人類全部來到富而有愛的道路和商業模式完整結合(孔子說的是富而好禮的社會),這更符合後來子貢提出的儒商理論,我們此刻好慶幸能接觸道路並踏上EVFC的培育系統,原來最輕易的道路總教練早就幫我們開好了,那就是學孔子一樣的豁出去,以孔子的才能,一生若想謀個一官半職圖個升官發財那是易如反掌,而他卻選擇了君子之道,有人說他辛苦,他笑著說:『朝聞道,夕死可以』。 八年的收穫無法細數,但用自己曾經走過的錯誤來看見這幾年的收穫就格外的清晰,家人們,如果你受夠了,如果你經不起再耽擱,如果你一直在尋找真正的生命事業,如果你不願意這個世界繼續受苦昏睡,就讓我們勇敢的面對2050使命道路的邀請,你願意嗎?我已經豁出去的站出來了,期待卓越不凡的你,一起共力2050使命。
【未知生,焉知死】如何淡定面对未知的死?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的學生季路問:「老師,死是什麼?」 孔子回答,一個人甚至連活著要幹什麼都沒搞明白,何必問死呢?2500年後來看這段對話,就算拿到哈佛大學的企業管理或是哲學、心理系,都是相當直指核心的回答,不但科學,而且務實落地; 現代人又如何看待活著這件事的意義呢?如果不勇於探索和面對,你就不是活著,最多就是撐著; 我的看法是來自我50幾年的學習和實踐,供大家參考; 1》 人生不是如戲,而是人生就是戲;既然是戲,劇本、角色分成先天和後天,你的膚色、原生家庭狀態是先天的劇本,你的個性和成就是後天的劇本,你是演員,無論劇本如何,都演好他,就算劇本沒得獎,你都有機會拿到你自己人生的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這是第一個意義,活出最極致的自己;對,沒有好壞,只有極致 2》 關係是一切動力的泉源,關係死了,生命動力也滅亡了;這裡說的關係包含和父母的陽性力量、陰柔力量的平衡關係;包含後來自己的伴侶關係和親子關係,這種關係讓你從「接受」開始進入一種「給予」的角色轉換,甚至是無條件的;第三是你和周遭的人際關係或團隊關係,這是一面大鏡子,來照見你所有的不夠好;第四是你和自己的關係,包含接納、探索、信任、開發等;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不進入關係而活出生命的意義,你把自己丟了,擁有一切還有什麼意義? 3》 財富是你的內在顯化,你的內在是匱乏,外在顯化就會在財富上受苦,你的內在對財富抗拒或看不起,你的外在顯化就會在財富上折騰,你的內在是不配得不在乎,財富就會總是擦身而過,你的內在是擔心害怕,財富就會得而復失;一直到你真正瞭解,財富是一種能量,像陽光一樣,「用之不盡取之不竭」,關鍵在於「取之有道」 4》 事業是一個自我實踐的旅程,讓你知道你此生為何而來,一般來說,80%的人一生都在生存裡面打拼,這種事業,可以溫飽可以滿足基本生存,但不會有熱情;15%左右的人一生為更有品質的生活奮鬥,外在世界幾乎都應有盡有,但很難有長期的感動;大約5%的人找到自己的生命事業,其實從第一時間開始,這種人已經處在「朝聞道夕死可以」的生命狀態,至於結果,哪怕過了幾千年,都還能持續影響世界; 孔子說的,「未知生」,有太龐大的含義,這些年,我所見所聞而且能有實踐路徑的,就是把人生中的關係、財富、事業的劇本,用擴張劇場的形態發揮到極致,就能活出無懼無悔的生命,因此,「焉知死」,就可以淡定的接受,從容的綻放生命之光。
【翻转人生的五好习惯】命好,不如习惯好。

命好,不如習慣好。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翻轉人生的五好習慣」。 一、培養設定目標的習慣 知名的國際成功學專家博恩˙崔西說:「目標等於成功,其餘都只是它的批注。」設定目標就是明確自己要去哪裡,不設定目標就是去哪裡都可以,一個不準備成功的人,就是為失敗做準備!你開車不確定你要去哪裡,開再好的車都只是浪費能源而已。 二、培養內省的習慣 有一個棉花糖實驗,針對一百個隨意抽樣的孩子,讓他們獨自在一個房間內待10分鐘,給他的棉花糖10分鐘沒吃掉的孩子,10分鐘後可以獲得第二支棉花糖,結果有90個孩子都無法抗拒棉花糖的誘惑,不到10分鐘就吃掉棉花糖,但是另外10個孩子透過唱歌,跳舞來暫時排開對棉花糖的誘惑,最後成功控制自己的慾望獲得第二支棉花糖,這個實驗追蹤了30年,發現接近中年的這100個人中,當年能成功自我管理的10個孩子,無論學歷、收入、婚姻關係、健康、甚至整體成就,都比另外90個來的好,這個習慣後來被美國500強企業中用來判斷一個員工整體績效考評中自我管理和內省能力的重要參考指標。 三、要事為先的習慣 柏拉圖定律-80/20法則是眾人熟知的一個重要觀念,幾千年來,20%的人獲得全人類80%的財富資源的這個比例從來沒改變;因為20%最重要的工作事項為我們的事業帶來80%的主要產值,而另外80%無關緊要的事情卻只能創造20%少量的產值和業績。因此,要提高目標達成率和生產力,關鍵就是將重要的事情先找出來,並且排列「優先順序」,讓自己做事情有個依循的方向和輕重緩急,才不會每天像無頭蒼蠅般忙來忙去卻不知忙些什麼。 四、立刻行動的習慣 根據前面規劃出優先順序後,接下來就是踩出行動的下一步,老子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但是95%的人都停留在想法上一輩子沒有採取行動,你只要採取行動,表示你就領先95%的人群;將要採取的行動步驟記在固定的工具表格中,隨身攜帶,隨時根據清單內的順序完成工作事項,並借由行動清單逐步完成,進而完成設定的目標。要知道,失敗者未必條件比成功者來得差,其中的差別在於成功者能夠「將想法變成實際的行動步驟」,失敗者永遠都是想得多、做得少。 五、貫徹執行力與成果導向的習慣 任何事情就算擁有再好的戰略,但缺乏貫徹和搞定結果的態度,無法產生具體的成效。養成成果導向的習慣,既然花了時間做,就要搞定做出成果,不要依然抱持打工心態,沒有決心和堅持力。記住:生命,不是以你花多少時間計算報酬,而是看你做出多少實際成果來衡量品質。